close

  1.「一國兩制」是假統一,非真統一     

  中共倡議「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以解決海峽兩岸長期以來的分裂問題,這是鄧小平所定的調,無人敢挑戰質疑;其實這是中共為避免兩岸兵戎相見,傷了國家元氣,定出的要面子辦法,從國家的標準來看,根本是假統一,而非真統一,統一其名,和平其實;台灣如果追求和平,何必拒人好意於千里之外?

  「一國兩制」大陸獲得面子,表面完成統一大業;台灣獲得裡子,得到50年的保證─維持現狀(只是缺乏國際保證,台灣害怕西藏模式重演)。兩邊都受益,一邊得面子,一邊得裡子,哪裡還有更好辦法?

  其實中共也不想戰爭,揆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歷次對外戰爭,哪一次不是被迫不得不起而自衛?韓戰、中印、中俄、中越…….都是自衛性戰爭,絕非好戰,更不是窮兵黷武。何況台海兩岸同屬中國人,難道國共相爭不夠久、不夠煩嗎?江澤民也說,他哪裡是喜歡戰爭的人?台灣千萬別刻意惹起戰端,只要不刻意搞台獨,讓大陸領導人下不了台,大陸是不會無事生非,掀起戰爭,否則任何一個領導班子都承受不起斷送國家領土的歷史罪名。其實大陸領導人曾一再表示,改革開放經濟建設,需要和平的國內外環境,台海發生戰爭絕對是兩敗俱傷,對誰都沒好處,可是逼不得已,它也會奮起不惜一作戰,也許慘勝收場,如中越戰爭。毛澤東曾說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你先對我不仁,我就對你不義!

  雖然「一國兩制」是假統一,但從辯證觀點來看,這是統一必經的過程;試比較國民黨接收台灣,與共產黨處理港澳,段數高下自然分明,台灣不到兩年就發生二二八慘案,港澳卻和平順利平穩過渡,「一國兩制」的確是鄧小平的聰明睿智與高瞻遠矚,除了他,沒有人敢冒大不諱,拍板定調─提出「一國兩制」。

  台灣不能接受「一國兩制」,其癥結不在老百姓而是領導人,試想:實施「一國兩制」之後,不能當總統,只能當「特首」或「省長」,情何以堪?不解決此一問題,就很難打開僵局。請中共領導人再動動腦,為陳水扁再量身訂做更合身的衣服吧!

 

 

史為鑑:本名石文傑   02-26781932  0916597377  

 

 

 

 

 

 

 

 

 

  2.. 「一國兩制」是維持現狀之法制化  史為鑑

  上期《海峽評論》筆者申論「『一國兩制』是假統一非真統一」。今再進一步闡論:筆者認為「一國兩制」是維持現狀〈兩岸分裂〉之「法制化」〈就地合法〉,至少是一定期間〈50年〉兩岸表面統一實際分裂分裂的「常態化」,根本是「邦聯制」(統一其名獨立其實)的修訂版,應該是台灣2300萬同胞的最佳選擇,在中共尚未失去耐性以及尚未改變政策〈條件變得更差〉之前,台灣當局應把握機會以「一國兩制」為基礎,儘速恢復兩岸對談,爭取最有利條件,為台灣同胞謀取最大利益(50年各自為政、互不侵犯的現狀不變)

  二次大戰以後的分裂國家紛紛走向統一,其中以南北越的武力統一最悲慘,付出的代價最高;東西德和平統一最被稱頌倍受讚譽;未來南北韓究竟以什麼模式統一尚未可知,但種種跡象看來,和平統一是可預期的;剩下台灣海峽兩岸充滿最大變數最難預測,萬一終究是武力統一,那將是中華民族的最大悲劇!

  由於日據時期五十年的隔離,加上近五十餘年的反共仇共教育,多數臺灣人民拒絕統一、排斥中共的心理是可以諒解的,因此傾向維持現狀者佔絕大多數。然而世上沒有恆久不變的事物,分裂局勢也不可能維持長久。中共當局深體台灣同胞的想法,在鄧小平拍板定案下,提出最符現實、也最照顧台灣利益的「一國兩制」,除了鄧小平再沒有人敢冒此大不諱〈國家長達五十年的「假統一」「真分裂」〉,要不是鄧小平,恐怕連江澤民也沒這本事。

  「一國兩制」是邦聯制的翻版,也是台灣的最佳選擇,恐怕也是中共的最後底線,然而何以不直接提「邦聯」卻提「一國兩制」?主要是唯恐西藏新疆的反彈與吃味,君不見達賴喇嘛就提出要求也讓西藏「一國兩制」,足見達賴喇嘛充滿政治智慧與政治現實,只有台灣領導人不見棺材不落淚,寧可玉石俱焚也不妥協。其實50年代的西藏就是「一國兩制」,只是未有其名罷了。當年達賴喇嘛不知惜福、異想天開,勾結外國帝國主義搞西藏獨立,最後讓中共忍無可忍放棄和平解放,改採武力解放,達賴喇嘛最後失敗了,在外力協助下只好流亡印度,如今西藏流亡政府窮途末路,回頭要求「一國兩制」,中共豈會同意?對此歷史殷鑑,台灣當引以為誡。

  「一國兩制」剛提出時,台灣朝野一再以情緒化面對,視為中共統戰陰謀,無法以理性務實態度處理,如今該是冷靜以對的時候了。奉勸阿扁總統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兼顧理想與現實,為2300萬台灣同胞規劃最佳未來,吾人確信「一國兩制」(邦聯制的翻版)將是台灣最佳選擇,將使台灣恢復榮景、再創生機!香港澳門一如往昔、安定繁榮就是最好的鐵證。

 

 

  史為鑑:本名石文傑   02-26781932  0916597377

 

 

 

 

 

 

 

 

 

 

             3.「一國兩制」的歷史與現實

一國兩制」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這是自從1978年中共當局為解決台灣、香港和澳門問題,完成中國的統一大業,所提出之和平戰略方針和基本國策。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依中共解釋,就是一個國家根據自己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在本國的部分地區實行不同於其他大部分地區(國家主體部分)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但這些地區的政府是這個統一主權國家的地方行政單位或地方性政府,不得行使國家主權。具體來說,就是統一在一個中國之下,大陸12億人口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台灣、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中共當局曾說,這是在馬克斯主義理論寶庫中找不到,在中外歷史上也沒有這樣的先例,這是鄧小平「同志」創造性提出的一個全新的概念。

其實就所知,近似「一國兩制」的概念及經驗,在以往的中國歷史上「古已有之」,只是有程度之差罷了。至於其可行性是否適用於今天,恐怕先得看看中共在1997年以後對待香港,1999年以後對待澳門,是否確實依照一國兩制行事,才能下斷語。在此前後,只要台灣稍安勿躁,以逸待勞,對中共只需「姑妄聽之」─聽其言觀其行。

1.北魏的「一國兩制」

    我國最早的「一國兩制」先例,要以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公元398年以後所實施的「一國(北魏),兩制(奴隸制度與封建制度)」為典型。

    鮮卑族的拓跋部落在東漢三國時代,仍只是一個小部落,直至拓跋珪建國北魏(又名後魏、元魏、拓跋魏),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兼併四周部落,國勢乃日益強盛,並統一北方。

    拓跋珪佔領中原後,敏銳的意識到,無論人口、文化,還是生產方式,鮮卑族都比不上漢族。因此他並沒有採取武力高壓政策,強迫漢族倒退地實施「奴隸政策」,卻容許中原地區繼續實施「封建制度」。

就這樣,北魏實行了一個世紀的「一國兩制」政策,封建制的優越性,進步性,終於壓過奴隸制,迫使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進一步實行更加徹底的變革─漢化政策,北魏從而成為強盛、統一的封建制國家。

2. 契丹的「一國兩制」

    歷史上第二個實施「一國兩制」的是契丹族的遼朝,遼與北宋對峙時,國勢十分強大,宋朝不得不採和親納幣、俯首稱臣之政策,以維持兩國相安無事,迄今西方人稱中國除了CHINA()外,就是CATHAY(契丹),可見其一般。香港英資的國泰航空公司(英文CATHAY AIR LINES),直譯可稱「契丹(中國)航空公司」。

遼朝除了原領有之東北、內蒙外,還統治原為中原轄地的山西、河北,即所謂的「燕雲十六州」。由於轄區內有大量漢族,以致其政治制度採「兩元制度」,即官制分北面官和南面官。北面官主番事,南面官治漢人。質言之,即以契丹人的制度來管理契丹部族,而以漢人的政治制度來統治漢人,包括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

遼朝官制在太祖耶律阿保機時代的重點是統御包括契丹在內的諸游牧民族,確立耶律氏的宗主權,並重編部族組織,行政組織亦順其方針更改。他方面利用漢人的行政才能,而大舉任用其為政事令或中書令等官職。降至太宗世宗時代,由於進入中國華北,使得如何統治漢人的現實問題變成表面化,又因國內漢人數目日益增加,其政治勢力亦漸次強化。

鑑於有積極統治漢人必要,乃確立在契丹人政權下的漢地與漢人,由漢人自行管理的行政原則,並順其方針在行政組織內採用中國王朝的過各種制度,進而樹立北(以游牧民族為對象)、南(以農耕民族為對象)兩面之所謂二元的統治制度。至於遼朝官制含有明顯的中國色彩係始於937(太宗會同元年)左右。直至聖宗興宗時代,仍然保留上述二元的統治原則,但在制度上改以契丹人掌握軍團大權,漢人主管行政事務,即所謂契丹人的獨裁為基礎的二元制。

金毓黻《宋遼金史》:「昔者叔孫通為漢高祖起朝儀,頗採古禮,與秦儀雜就之,蓋一用夏禮,一用夷禮,是為吾國制度兩系揉合之始。韓知古(延徽)為遼定儀法,參酌國俗,與漢儀雜就之,亦一用夷,一用夏,使之兩系揉合,正為上師叔孫通之遺意。其後遼太宗中國,用漢官制以羅致漢人,世宗之世,遂定北南二面之制度,是為兩系並用」。

3. 最近的一個例子─西藏

    至於最近的一個例子是1950年至1959年間的西藏,雖然這是一個失敗的「一國兩制」,中共也都絕口不提。其實先不論西藏問題之激化原因與責任歸屬,就中共解放大陸初期,的確對西藏是採取寬大、放任政策,這對身負社會主義優越性,拯救並解放世人(提倡世界革命)的中共而言,實屬極大之自制及忍讓。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至1959年中共軍隊進入西藏實施社會主義改造,大約有十年左右(1950-1959)中共完全放任西藏保存農奴制、政教合一、喇嘛教信仰,以及地主剝削、壓迫、殘害農奴,若非演變至慘不忍睹、嚴重惡化,相信中共還有可能繼續尊重西藏既有、特有的政治、社會、經濟、宗教及文化制度,換言之,這十年是中共最早實施的「一國兩制」。中共提倡一國兩制,卻矢口不提西藏經驗,主要是害怕此一失敗經驗引發不好聯想及反宣傳。其實真正瞭解西藏現代歷史的人,應該客觀分析,不會未經深入了解即妄加批判,亂扣帽子才是。

   有鑑於蘇聯解體後國際形勢對中共和平統一台灣的計劃愈來愈不利,以及台灣島內台獨聲勢日益高漲,對中共所提「一國兩制」統一方式的極力抗拒,中共官方權威人士透露,中共高層正醞釀推動更加務實靈活的對台政策,除了務實推動兩岸交流外,也主張在兩岸各自堅持的「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場中,尋求妥協,擴大共同點,擬出雙方均可接受的方案來打開統一僵局。

    針對此一務實而不僵化的走向,吾人期望在堅持和平手段原則之下,海峽兩岸能共同坐到談判桌前,彼此殫精竭慮,互信互諒,為兩岸人民尋求一個能造福兩岸人民,並願意接受的可行模式,切忌以大吃小或夜郎自大,以致生民塗炭,禍延子孫,願海峽兩岸的領導人敞開胸懷,高瞻遠囑,展現高度的政治智慧,立千秋志業,共創另一切實可行、福國利民的一國兩制。

   4.「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提出的經過

1.「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原先是為解決台灣問題而設計的,

    早在五十年代,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就曾試圖「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灣」,但是,在當時國際冷戰的大背景下,這一構想一時難以實現,從七十年代末期開始,大陸國內外形勢發生著深刻變化。在國際上,隨著東西方冷戰的結束,世界局勢的日趨緩和,和平與對話已成為時代的主流;在中國國內,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採取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根據國際、國內形勢所發生的這一巨大變化,從國家民族最高利益出發,在充分地考慮到台灣當局和台灣人民的處境、利益和前途的基礎上,為根本解決台灣問題,完成國家統一大業而設計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一巨大構想。

鄧小平談到他在思考「一國兩制」構想時說,我們多次考慮用何種方式解決台灣問題,根本的立足點是解決台灣問題,既要符合大陸的利益,也要符合台灣的利益,我們經過較長時間的考慮,從解決台灣問題著手,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構想。由此可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首先是為解決台灣問題而設計的。

後來,因香港新界土地契約臨近1997年租約大限,解決香港問題被迫提到中英雙方議事日程上來,受台灣問題的啟發,“一國兩制”因而首先被用來解決香港問題 。澳門問題與香港問題性質大致相同,香港問題圓滿解決後,解決澳門問題的時機與條件自然成熟。這樣,“一國兩制”繼香港之後,又被用來成功地解決澳門問題。

今天,台灣方面某些人士為了抗拒大陸併吞,聲稱台灣是臺灣,香港是香港,“一國兩制”不適用於台灣,反對所謂把台灣問題“港澳化”。這雖然是不無道理但卻站不住腳的。從邏輯學的角度講,既然“一國兩制”原來就是為解決台灣問題而設計的,後來才被先用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並取得了舉世的注目,那麼,這一構想就應該更無理由不適合於台灣。

2.「一國兩制」符合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

   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是台灣的主流民意,契合全體中華兒女的願望,也符合亞太國家的利益。怎樣實現國家的統一?這也是所有中國人共同關心的問題。從1949年國民黨遷到台灣以來,在統一問題上,始終存在著兩種方式,即非和平的方式與和平的方式。大陸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只要沒有外力介入,它有能力以非和平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是,用非和平的方式來實現中國的統一,對海峽兩邊的中國人來講從來就不是一種符合人道的方式。在現代的條件下,內戰只會造成難以想像的嚴重後果,會給中華民族帶來巨大災難與無法撫平的創傷。因此,在當今更有必要明智的選擇以和平的方式來實現國家的統一。正是基於此,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為了解決台灣問題,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便倡導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一國兩制是尊重歷史、尊重現實,一切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意識形態出發,甚至擺脫意識形態,是想以和平的手段達到國家統一,即兩岸通過接觸交往,進行平等協商談判,逐步消除歧見,彌平隔閡,達成和平統一,以避免同室操戈,兵戎相見。兩岸人民都不願看到骨肉相殘的歷史悲劇重演,“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一明智決策,正是從兩岸人民的這一願望出發的。按照這個方針,中國統一後,國家的主體部分(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兩制長期共存,共同發展,也就是“井水不犯河水”,“你不吃掉我,我也不吃掉你”。由此可見,用“一國兩制”方式解決台灣問題,既體現了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的原則性,又充分考慮到台灣的歷史和現狀,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同時,又有利於兩岸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有利於中華民族的振興和富強,體現了強烈的民族精神,符合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

3.“一國兩制”保障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

    大陸錢其副總理在紀念江澤民主席“江八點”發表三周年講話時曾指出“未來按‘一國兩制’的方式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對台灣同胞的現實利益與長遠利益沒有任何損害,許多台灣同胞希望維持現狀,對他們來說,‘一國兩制’就是最好的維持現狀的辦法”。錢其的這一講話,實際上明確地指出,以“一國兩制”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不僅能保障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而且完全能夠滿足台灣同胞希望維持現狀、“台灣人出頭天”的願望。

其一,當前臺灣社會的民意主流是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而“一國兩制”符合台灣社會的這一主流思潮。因為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避免了兩岸兵戎相見,這符合臺灣民眾“追求和平厭惡戰爭”的願望;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經由政治談判,兩岸盡快結束長達五十年的“敵對狀態”,這完全符合臺灣民眾“求安定”的願望;兩岸和平統一後,合作互利,共同振興中華民族,亦符合台灣民眾“求發展”的願望。

其二、按“一國兩制”方式實現兩岸統一,保障了台灣同胞今天所熟悉的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長期(至少50)不變。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兩岸和平統一後,台灣將成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即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台灣同胞將看到“三個不變”──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現有的生活方式不變、與外國的經濟文化不變。大陸不派行政人員到台灣,而台灣各界的代表人士卻可以出任國家政府機構的領導,參與全國政權的管理與領導。概而言之,解決台灣問題,除了解決香港問題的政策可以適用台灣外,還可以更寬,即允許台灣保留自己的軍隊。這些政策完全能夠滿足台灣人民要“出頭天”當家作主的願望。

其三、“一國兩制”確保台灣同胞的實際利益不受損害。兩岸統一後,在一個中國的架構下,國家的主體部分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而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台灣特別行政區」將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台灣同胞現有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地位將保持不變,並受到“六個保護”,即私人財產、房屋、土地、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華僑和外國人投資等,一律受到法律保護。兩岸統一後,大陸中央政府不僅不向台灣民眾徵收一分錢的賦稅,而且如果台灣遇到天災人禍財政有困難,中央政府還可以酌情給予及時補貼,更重要的是,海峽兩岸實現和平統一,台灣不必再去花巨款搞所謂“務實外交”、購買武器,台灣同胞的納稅錢可全部用在發展島內經濟,增加民眾社會福利,使島內民眾過上更加安逸、富裕的生活。

 

  

 

4.台灣方面為何不接受“一國兩制”?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至今已經二十年,台灣主要領導人從當時的蔣經國到後來的李登輝以及剛剛上台的陳水扁,都是持堅決的反對、拒絕的態度。然而,由於所面臨的島內外環境、兩岸關係發展的狀況不一樣,以及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取向的差別,他們反對、拒絕“一國兩制”的態度雖有共同之處,目的卻各自有別。

1979年,中共提出和平統一中國的方針後,使長期以“反共復國”作為維持他在台灣統治地位支柱的蔣經國政權,頓時在政治上陷入被動尷尬。由於蔣經國一直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所以他不得不承認“和平統一是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但由於蔣經國與中國共產黨有不共戴天的恩怨情仇,又使他無法放棄反共心態去接受中國共產黨提出來的主張。正是因為蔣經國當時不甘心、不願意,也不敢與中共談統一,所以他對中共提出來的任何緩和兩岸關係、推進國家統一的政策措施都採取斷然拒絕的態度,一概認之為“騙局”、“陷阱”、“統戰陰謀”、“誘降的策略運用”,是“企圖最後以共產方式赤化全中國的一種手段”等等。蔣經國當時攻擊、反對、抗拒“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不是不想或不願意與大陸統一,而是不敢、害怕與大陸統一會動搖統治基礎。

但是,李登輝、陳水扁等人反對“一國兩制”,其目的與心理同蔣經國卻有本質的不同。近幾年來,他們不斷的攻擊“一國兩制”具有“曖昧性”、“矛盾性”和“不民主性”,宣稱“決不讓台灣被一國兩制矮化、併吞、吃掉”,“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的情況和香港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一國兩制”是行不通的,聲稱“決不接受一國兩制”。這些雖然與蔣經國時期反對“一國兩制”的言論有一脈相傳之處,但其反對“一國兩制”實質是反對“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兩岸和平統一,是要推動台灣與中國長期分裂。台灣有人曾一語道破說:李登輝出版的《台灣的主張》,提出要把中國分割成東北、蒙古、新疆、西藏、台灣等七大塊,“是對中共所提‘一國兩制’的應對。

5.“一國兩制”終將為台灣同胞所審慎思考抉擇

無庸諱言,雖然“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既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又是充分照顧到台灣現行的社會制度,保障台灣同胞切身利益不受損害,完全能夠滿足絕大多數台灣同胞希望維護現狀的最好辦法。但是,目前在台灣島內贊成、支持這一主張的人仍為少數。這主要是由於台灣當局長期抗拒統一,極力詆毀刻意醜化“一國兩制”所造成的。

如前所述,在蔣經國主政台灣時期,出於反共求穩的需要,誣蔑、歪曲“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主張;李登輝全面地掌握了台灣的黨政軍特大權之後,出於阻撓兩岸統一,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意圖,更是刻意攻擊、扭曲“一國兩制”,誤導、欺騙社會大眾,使台灣同胞至今無法真正了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涵義,甚至產生了種種根本上的錯誤的印象。比如,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一國兩制”被曲解為祖國大陸要“吃掉台灣”、“矮化台灣”,大陸的共產黨要統治台灣,分台灣人民的財產,剝奪台灣人民的“民主”、“自由”等等。總之,由於種種原因,台灣民眾對“一國兩制”充滿誤解、誤會和錯誤的看法,因而有很多疑慮,甚至恐懼感。

然而,在兩岸人民往來日益頻繁的今天,特別是有了“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成功實踐的範例,反共宣傳也好,對“一國兩制”的種種歪曲和誣蔑也好,將愈加蒼白無力。近年來台港有關民意調查結果表明,在香港、澳門相繼回歸之後,台灣民眾對“一國兩制”“支持者的比例,一直往上揚”。這一事實顯示出,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大陸日益強大,和香港、澳門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將會使台灣同胞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實際內涵會有更直接的了解與理解,贊同與支持“一國兩制”的人必然會越來越多。因此,吾人更應深入研究“一國兩制”的歷史與現實。

個人深信絕大多數的台灣同胞最終是將會選擇“一國兩制”的。

 

5.一國兩制就是中程協議

蘊涵「不獨不武、不統不獨          

本人一再申言:一國兩制符合台灣最大利益是台灣最佳選擇,台灣當局應把握機會本著一個中國原則,在此基礎下,儘速恢復兩岸政治談判,謀求台灣人民最大福祉,並爭取最大國際空間,避免兵戎相見,陷入民族悲劇。否則恐將淪為鄭經、鄭克塽下場,鄭式治台時期因自不量力、貪得無厭,妄圖據險自雄,終至兵臨城下,豎旗投降的命運。歷史殷鑑不遠,可別重蹈覆轍,以天下百姓為芻狗!

  近年來一些美國退休政客積極推動兩岸簽署中程協議,即「台灣不獨,大陸不武」,其實一國兩制的精神中就蘊涵有「和平相處,互不侵犯」,「不獨不武、不統不獨」的實質內涵,犯不著外人越俎代庖!

  台灣當前的主流民意是「維持現狀,不急統不急獨」,一國兩制相當能夠體現此一願望,差別在有沒有法定契約的保障而已。大陸當局不容外人插手本國事務而接受兩岸簽署中程協議,外國人士不必白忙,只要力促台灣當局深明大義接受一國兩制,不但可以維持現狀至少五十年,亦可拓展國際生存空間,台灣可派出代表參加中國代表團一同出席聯合國大會,不需浪費金錢收買小國外交。香港特首董建華不但可以公開訪美與柯林頓總統在白宮會晤,亦可出席APEC 會議與國際政要平起平坐,阿扁總統卻寸步難行,出訪困難,只能花錢買小國外交,既不能親自出席APEC 會議,也永遠無法加入聯合國,當前台灣幾乎快被開除球籍,台灣當局何必頑固僵持若此!?

  達賴喇嘛一心想要一國兩制卻不可得,台灣面對一國兩制垂手可得卻猶豫徘徊,香港澳門成功的前例,事實擺在眼前,事實勝於雄辯,台灣當局不應繼續當鴕鳥,置若罔聞,心存僥倖,以拖待變。和戰之間,完全存乎一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eh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